热度爆表!「悟空」顶级中式美学,成都也有!
太火了太火了!这两天,还有谁没被火爆全网的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刷屏?

这是一款以中国神话为背景的动作角色扮演游戏,8月20日正式上线,全球发售,随即相关话题接连登上热搜榜。
值得一提的是,《黑神话:悟空》里的所有建筑,全部是团队遍访全国多地实地考察,并在游戏中进行高度还原,玩家们可以在其中欣赏到壮观逼真的中国山水风貌、美轮美奂的古建筑群、石刻造像……充满东方韵味的中式美学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图据游戏实机演示
在成都,从古建到石刻,从古塔到壁画,充满中式美学的景致也处处散发着魅力。今天,就跟着小编一起来开启这趟传统美学探寻之旅!

青城山
CHENGDU
看西游,玩悟空,西游迷们游成都,怎么能不去一趟青城山呢?
青城山,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幽翠,素有“青城天下幽”之称誉。这里也是道教文化的发源地,中国道教在这里奠基、形成和发展,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这里曾是86版《西游记》的取景地。影视剧中,猴哥在天师洞、五洞天、上清宫、降魔石等处都留下过身影。如今,有许多年轻人来到青城山模仿着“猴哥”的标志性动作,留下一张张珍贵的照片。

上清宫,海拔1180米,是青城山最高的一座道观,晋代始建,现在我们看到的建筑是清代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的,现有老君殿、三清大殿、道德经堂以及文武殿。
宫内名胜众多,其西侧有“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等摩崖石刻,还有鸳鸯井、麻姑池等传说遗迹,以及珍藏有楠木刻板《道德经》等。
老君阁是青城第一峰绝顶,海拔1260米,登临其上,近百里的秀丽风光尽收眼底。到了老君阁,就更能理解人们常说道:青城之幽,源于山色。

而天师洞相传是道教创始人张道陵讲经传道的地方,它依山势而建,规模宏大,俯瞰天师洞很有意思。

天然图画(又名天鹤观)则位于两峰夹峙的山口,周围诸峰堆苍叠翠,宛如画屏。林间时有鹤鹭轻飞,山鸟长鸣,山风拂面,顿然沁肺清心。

此外,青城山上还有月城湖、掷笔槽、朝阳洞等打卡点。
有人因问道青城山而来,有人因青城天下幽而来,欢迎大家到此游览,观“氧”人的绿、听百鸟争鸣、悟道家智慧……可谓相当畅快。

成都大慈寺
CHENGDU
在锦江区繁华的街头中,有这样一块净土,一堵红墙隔出闹市中的古刹,寺内香火鼎盛,寺外车水马龙,这便是成都人熟知的——大慈寺。

成都大慈寺,始建于魏晋,极盛于唐宋,历史悠久、高僧辈出,世传为“震旦第一丛林”。相传唐代名僧三藏法师玄奘曾在此受戒、学佛、讲经。

△唐代大慈寺全景
当年苏东坡来成都,游历大慈寺,称赞寺内的壁画:精妙冠世。现在,这四个大字就刻在大慈寺山门外的照壁上。


大慈寺的门面和建筑,都是精致又巧妙的,无论是檐头的神像,还是雕花的屋脊,甚至是撞钟的鲤鱼柱,彩漆都是精心上色的。
院落洁净,香烟袅袅,僧人们的诵经声悠悠传来。在这里,时间仿佛凝固,人们置身其中,忘却外界的纷纷扰扰,各自找寻着内心一隅的安宁。

大慈寺一度曾作为成都博物馆的所在地,珍藏大量珍惜文物,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便是成都市民游玩祈福的首选。
大慈寺古朴而庄重的质感,正是在远洋太古里旁的一世偷闲,寺庙中安静而文雅,前来参观的人在佛像前跪拜祈福。


△以上图据锦江区文体旅局、成都市大慈寺
除了许愿祈福,市民游客也可以在此吃禅茶、看川剧、吃素斋,大慈寺像一个“心灵休憩场”,任何人随时都可以走进大慈寺,它接纳每一个世俗中人。

望江楼古建筑群
CHENGDU
坐落在锦江畔的望江楼公园以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和各类珍奇异竹而闻名中外,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望江楼公园全园分为文物保护区和园林开放区。由崇丽阁、浣笺亭、清婉室、五云仙馆、薛涛井、吟诗楼、濯锦楼等组成的望江楼古建筑群位于文物保护区内,花费20元便可进入参观。
建成于1889年的崇丽阁,也叫望江楼,是望江楼古建筑群的代表,下面两层四方飞檐,上面两层八角攒尖,每层的屋脊、雀替都饰有精美的禽兽泥塑和雕刻,屋面盖以绿色琉璃瓦。


濯锦楼两层三间,四周有回廊,整座建筑玲珑空透,酷似画舫楼船。吟诗楼一楼三叠,依据薛涛晚年所住碧鸡坊之吟诗楼而建,四面敞开,三叠相依。

薛涛井井台为石质圆形莲花石座,有石盖,井口呈八角形,井后立有砖石牌坊,红墙碧瓦、斗拱彩绘、书刻俱佳。


△以上图据成都望江楼公园
此外,还有薛涛纪念馆、浣笺亭、五云仙馆、泉香榭、流杯池、清婉室等纪念建筑,依序浏览,看这些明清古建经过时间洗礼,在日复一日中,愈发地恬静温婉、气势如虹。

邛崃石笋山摩崖石刻
CHENGDU
邛崃是成都地区现存摩崖造像最集中、规模最大的石刻分布地区,其佛教石刻艺术体现了唐代中、晚期的不同风格,承载着唐代佛像艺术灵魂。


邛崃石窟主要有三处,石笋山摩崖造像、磐陀寺摩崖造像、花置寺摩崖造像。2006年,邛崃石窟被列入了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石笋山摩崖造像在距离成都2小时左右车程的邛崃市大同镇景沟村里。这个地方为什么叫石笋山?有人言,因山崖环抱之中,一峰卓立,高耸入云,状似春笋,所以称之为石笋山。

石笋山摩崖造像始刊于唐代,背东面西,依崖镌凿而成。造像龛分两段,北段为一层,南段分上下两层,横向分布在长120米,高40米的山岩上,坐东向西,共33龛,共有造像约1000座。

石笋山摩崖造像内容丰富多彩,主要以佛传故事为主。佛像有释迦牟尼、千手观音、天王、文殊、力士等。除佛像外,建筑也别具特色,有殿宇、塔幢、楼阁、桥池、船舫等。

△以上图据邛崃文旅
邛崃石笋山摩崖造像雕刻精美,线条流畅,人物神态自然,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新津观音寺
CHENGDU
观音寺位于新津城南九莲山麓,是邛水环绕的群山中的一座寺庙。

△新津观音寺/图据锦点
历史的变迁中,观音寺经历了多次损毁与重建,所幸如今这里仍保存了明代的毗卢殿、观音殿和清代的山门、弥勒殿、接引殿等古建筑,最令人惊奇的当然还是藏在这些建筑中的明代壁画、石雕以及浮雕彩塑。
被视为“镇寺之宝”的壁画就在观音寺内的毗卢殿。

△毗卢殿/图据锦点
这些壁画绘制于明宪宗成化四年(1468年),全殿壁画共有6铺,每铺长3至3.3米,高3.15米,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绘飞天、幢幡宝盖和天宫奇景,中层绘十二圆觉菩萨和二十四天尊,下层绘龛座、神兽、供养人像。

△文殊菩萨壁画 / 新津县普查办供图
壁画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线描技法中兰叶描、铁线描、钉头鼠尾描等,各尊菩萨则根据其身份采用不同线条,显示出极高的线描技法水平。

△新津观音寺“十二圆觉菩萨”壁画
石雕以及浮雕彩塑主要保存在建于明成化五年(1469年)的观音殿,观音殿现存塑像共有653尊,根据观音像右边莲花瓣上的题记,此殿塑像完成于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摄影/周江陵
最为世人赞不绝口、视为稀世珍品的是位于整座浮雕正中,以浙江普陀胜景为背景的飘海观音雕像。

△漂海观音像 / 新津县普查办供图
飘海观音雕像高约2.5米,主体部分均为重彩鎏金,其目光凝视,手持净瓶,足踏鳌头,周围还有众星捧月似的点缀着数十尊菩萨像,梵音袅袅,海涛阵阵,形神俱妙,呼之欲出。

彭州“宋塔三剑客”
CHENGDU
自两晋以来,彭州先后建有十六座佛塔,其中大多数为宋代兴建。正觉寺白塔、镇国寺塔和云居院塔都是宋代佛塔的典型代表。

正觉寺塔通高27.54米,砖砌须弥座式基座。塔外檐由菱角牙子砖和叠涩砖构成。正觉寺塔有一角塔檐已经垮塌,残破的塔身还倔强地直插蓝天,带给观者强烈的视觉冲击。

虽然残破,但这座塔的建筑风格、修建技术、力学结构却得到了历史学家、建筑学家的高度评价,被收录进《中国古塔名典》。


从成都出发前往彭州丹景山镇,不过一个小时车程,很多人会去景区游山赏花,却并不知道,景区之外的小山之上,就是镇国寺塔,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开建,距今已经900多年。

镇国寺塔坐北向南,为十三级密檐式方形砖塔,通身高28.34米。南面正中设拱门,塔檐叠涩十三层挑出,檐下有佛、菩萨、乐器、飞天、孔雀等各类彩色壁塑。

云居院塔建于北宋景祐年间(1033年),因宋代云居院得名,不过,云居院只留下了一些石阶和地基,只有这座白塔是原汁原味的北宋风。


云居院塔就隐逸于彭州什邡交界处的曲尺山上,路遥山深,人迹罕至。13层密檐,每一层均有12枚铁风铃,156枚风铃迎着山风此起彼伏。
塔侧有石碑,字迹古拙,刻“秀岭青山陪曲尺,端然古塔护云居”,真是再恰当不过,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

这里路遥山深,人迹罕至,所以近千年来基本没什么损坏,成为彭州三座宋塔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

△以上图据品鉴彭州
资讯来源:“文旅成都”微信公众号